今天来跟大家唠唠我最近折腾的一个小东西,我管它叫“匹诺曹p”。也没啥高大上的,就是我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个小玩意儿,主要是为了解决我日常遇到的一些小麻烦。
起因
事情是这样的,我平时处理一些数据或者文档的时候,总有些重复性的操作,特别繁琐。你知道,就是那种点点点、复制粘贴,一天下来,感觉啥正经事没干,光跟这些机械劳动较劲了。时间长了,我就琢磨,能不能整个什么东西,帮我自动处理一部分,解放一下生产力嘛
构思阶段
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开始琢磨了。我先是把自己日常最烦躁、最重复的几个步骤给列了出来,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我就想,“匹诺曹p”这东西,核心功能就得是针对这几点的。我没想着一步到位搞个多牛的,就想着先实现最基本、最能解决我痛点的功能。我给它画了个大概的流程图,哪个步骤先,哪个步骤后,输入是输出又是都简单地勾勒了一下。
动手实践
接下来就是动手开干了。我选了个自己还算熟悉的编程语言,毕竟咱也不是专业搞这个的,哪个顺手用哪个。真是磕磕绊绊。很多东西都得现查现学,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功能点,就能卡我半天。
比如说,我想要它能自动识别文件里的特定关键词,然后把包含这些关键词的段落给提取出来。听着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各种情况都得考虑到。关键词的大小写、关键词在段首还是段尾,等等。我就一点点试错,写一段代码,运行一下,不行,改;再运行,还是不行,再改。那几天,我对着屏幕,抓耳挠腮是常有的事。
我还记得有一次,为了一个数据格式转换的问题,我折腾了差不多一个通宵。试了好几种方法,都不太对劲,要么是转换不完整,要么是转换出来格式乱七八糟。还是请教了一个稍微懂点行的朋友,他提点了我一下,我才茅塞顿开,换了个思路,总算是给搞定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把“匹诺曹p”的功能一点点搭建起来。先是实现了文件读取,然后是关键词匹配,再然后是内容提取,是结果输出。每完成一个小模块,我都会测试好几遍,确保它能在我预想的各种情况下正常工作。
初步成果与迭代
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我的“匹诺曹p”总算是有了个雏形。虽然界面简陋得不行,基本上就是个命令行跑的脚本,但它确实能帮我干活了!我把之前那些烦人的重复操作交给它,效率一下子就上来了。
它还远不完美。有时候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它还是会出错,或者处理得不够智能。后续我还得不断地优化和迭代。比如,我计划给它增加一个更友好的用户界面,再比如,我想让它的识别能力更强一些,能处理更复杂的场景。
我把每次遇到的问题,和想到的改进点,都记录在一个小本本上。等有空了,就拿出来琢磨琢磨,再动手改改。这个过程虽然也挺费神的,但每次看到“匹诺曹p”又变好用了一点,心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总结
折腾这个“匹诺曹p”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挺有意思的实践。从最初的一个模糊的想法,到一步步把它变成一个能实际解决问题的工具,中间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体会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这玩意儿现在还在不断完善中,也算是我个人的一个小小的“作品”,哈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