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个“争”字,真是挺有意思的。年轻那会儿,我也是个愣头青,觉得什么都得争一争,好像不争就吃亏了,不争就不是爷们儿了。
那段“争”得头破血流的日子
刚进那家公司的时候,那氛围,啧啧,卷得不行。一个项目下来,明明是大家一起做的,但报功的时候,那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了多露点脸,为了让领导看到“我的”贡献,那段时间真是绞尽脑汁。
- 加班加点:那都不算事儿,别人加到九点,我就加到十一点,周末也主动去公司转悠,显得我特别投入。
- 汇报“技巧”:做周报、月报的时候,那真是字斟句酌。怎么把自己那部分写得天花乱坠,怎么把合作的部分轻描淡写,都是学问。现在想想,真挺没劲的。
- “抢”活干:有些活儿,明明不是我的,但看着是容易出彩的,也想方设法揽过来。有时候甚至不惜得罪同事,现在想想,何必?
那段时间,确实,“争”来了不少东西。比如领导的几次口头表扬,比如项目奖金稍微多那么一点点。但失去的?跟同事关系变得微妙,每天精神紧张,回家倒头就睡,根本没心思琢磨别的。
后来我琢磨过味儿来了
大概是熬了几年,身体有点吃不消了,也看到了一些人和事,才慢慢觉得,不是什么都值得去“争”的。有的人,不声不响,就把事情做得妥妥帖帖,人家不是不争,是把劲儿用在了对的地方,用在了提升自己,而不是内耗上。
我开始试着“不争”一些东西。比如,一些明摆着是“画饼”的机会,以前可能还会去凑热闹,现在就笑笑,把自己手头的事儿做好就行。比如,一些推诿扯皮的烂摊子,以前可能觉得“能者多劳”,现在也学会了明确职责,不是我的,我掺和那干嘛
你还别说,这么一搞,清净了不少。
我的实践过程是这样的:- 先稳住自己: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这是根本。你连自己的活儿都干不争什么都没用。
- 看清形势:哪些是真机会,哪些是坑,哪些争了有用,哪些争了反而惹麻烦,心里得有个谱。不能像没头苍蝇一样,看别人争啥就跟着争
- 合作代替拆台:发现跟人合作,把蛋糕做大,比互相抢那点蛋糕渣要强得多。关系顺了,心情好了,干活效率都高了。
- 精力用在刀刃上:省下那些勾心斗角的精力,去学点新东西,或者干脆好好休息,陪陪家人,不香吗?
现在回过头看,那些年“争”来的东西,很多都留不住。反倒是后来放平心态,踏踏实实做的一些事,积累的一些能力,让我走得更稳。不是说完全不争,关键时候肯定要争取,但不能把“争锋”当成生活的常态,更不能为了争而伤了和气,丢了格局。
这“争”与“不争”,还真是门学问。得自己去经历,去碰壁,才能慢慢咂摸出其中的味道。对我来说,现在更倾向于把劲儿使在值得的地方,不瞎争,不乱争,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