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野仔”,最近感受是越来越深了。
前阵子回了趟老家,那变化可真不小。最明显的是山上的野东西多了。我小时候那会儿,山里虽然也跑,但想见个野鸡野兔,那得运气好家伙,车开在乡间小路上,冷不丁就能从草丛里窜出只野鸡,扑棱棱飞老远。地里头,野兔的洞也多了不少,傍晚那会儿,能看见它们探头探脑出来啃草。
听村里老人讲,还不止这些。野猪也开始下山了,有时候晚上能听到它们哼哧哼哧的声音,地里的庄稼没少被祸祸。这放以前,想都不敢想。
为啥?琢磨了一下,估摸着是这几年环境搞得好了点,山林保护起来了,农药啥的用得也比以前讲究点,它们能活下来的空间大了。再加上,现在留在农村的年轻人少了,以前上山砍柴、下地干活的人多,动静大,野东西都躲得远远的。现在村里好多地都半荒着,人也少了,它们胆子自然就大了。
看到这些野鸡野兔,我就想起咱们小时候。那时候,咱们不也跟这些“野仔”差不多嘛
- 放了学书包一扔,就蹿出去玩了,满山遍野地跑。
- 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虾,浑身弄得脏兮兮才回家。
- 大人管?也管,但哪能时时刻刻看着你。磕了碰了,自己爬起来拍拍土,哭两声也就过去了。
那时候的孩子,皮实,胆子大,有股子野性。不怕犯错,敢尝试。摔跤了知道疼,下次就知道小心点;跟人打架了,知道拳头硬的好处,也知道被打的滋味。这就是在“野”里头学东西。
现在的娃不一样了
你再看看现在的娃。一个个金贵得很,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出门有车接送,放学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排得满满当当。玩?就在小区里那巴掌大的地方,或者对着手机、平板玩。很少有机会像我们那会儿一样,去接触真正的泥土,去疯跑,去“野”。
家长老师都喜欢“乖孩子”,听话、懂事、成绩稍微调皮捣蛋一点,就成了“问题儿童”,得赶紧“纠正”。久而久之,孩子身上的那股“野劲儿”就被磨没了。一个个看着是挺温顺,挺有礼貌,但也少了点生气,少了点闯劲。
这野外的动物多了,是好事,说明环境在变但人?社会好像越来越“文明”,越来越“规范”,可人身上的那股原始的、天然的生命力,那股子“野仔”的劲头,好像越来越少了。
有时候我就瞎琢磨,这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搞不懂。反正看着现在山里越来越多的野鸡野兔,再看看城里越来越“乖”的孩子,心里头怪怪的,说不上来是个啥滋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