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金属锭,我自个儿也捣鼓过一阵子。不是啥专业搞法,纯粹是好奇心上来了,想看看那玩意儿到底是怎么从一堆破烂变成一块整整齐齐的金属块的。
一开始,我就是到处翻箱倒柜,找了些废铜烂铁。主要是些旧电线里的铜丝,还有些不知道哪里拆下来的铝块、铁片什么的。反正看着是金属,能熔的,就都给它归拢到一块儿了。
接着就是准备家伙事儿。这步挺麻烦的,也没啥专业设备,就找了个旧的铁锅,想着当坩埚用,虽然知道不靠谱,但当时就那条件。然后,在院子里找了个空地,用几块砖头简单搭了个灶,弄了个喷枪对着那铁锅里的废料使劲烧。
那可真是个体力活加耐心活。喷枪呜呜地响,火苗子呼呼的,眼睛得一直盯着。老实说,烟熏火燎的,那温度是真高,烤得人难受。废料熔化得也慢,尤其是那些铁片,半天都不见动静。铜和铝还好点,慢慢变成了亮晶晶的液体,在锅底晃荡。
最关键的一步来了,就是浇筑。我事先找了个旧的铁质模具,大概是个长方体的形状,清理干净预热了一下。等锅里的金属差不多都化成液体了,就小心翼翼地端起那滚烫的铁锅,对准模具倒进去。
这一步手得稳,心里也紧张。那金属液体红亮红亮的,热气腾腾。我尽量倒得平稳,但还是免不了有点晃动,差点洒出来。看着那液体填满模具,心里还挺有成就感的。
然后就是等。等它慢慢冷却,从红亮变成暗红,再到彻底失去颜色,恢复金属的常态。这个过程不能急,得让它自然冷却,不然容易开裂或者内部有啥问题。
一步,等它凉透了,就把模具倒过来,使劲敲几下。噹噹几声,一块金属锭就掉出来了。跟我原先想的那种工业产品,表面光滑锃亮、边角整齐的完全是两码事。
我做出来的这块,表面坑坑洼洼的,还有些气孔,颜色也不太均匀,边角也不怎么整齐。毕竟是各种废料熔在一起的,纯度肯定不行,里面杂七杂八的成分估计不少。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还挺实在。
虽然样子不咋地,但好歹也是亲手把一堆废金属变成了这么个“锭”。整个过程下来,弄得灰头土脸,也明白了这玩意儿看着简单,自己瞎搞起来,是真不容易,危险性也不小。工厂里那些规整的金属锭,背后肯定是一套严谨得多的流程和设备。
总的来说,这就是我捣鼓金属锭的一次实践记录。费了老大劲,搞出来这么个有点丑的疙瘩,也算是体验了一把“熔炼”的感觉。现在那块锭还扔在我工具箱的角落里,算是个纪念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