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在搞的“蔚蓝地图”这个事儿。
说起来,一开始是想看看北京最近空气质量到底怎么样,毕竟家里有娃,这事儿不能马虎。 听说现在有个叫“蔚蓝地图”的挺火,说是之前那个“污染地图”升级版,数据更准了。
我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去应用市场搜这个“蔚蓝地图”。下载,安装,没啥难度。
打开APP,嚯,界面还挺清爽的。 默认定位就是我所在的城市,直接就能看到当前的空气质量指数,PM2.5,PM10 这些数据一目了然。 我还特意跟我手机自带的天气APP对比了一下,数据基本一致,看来这数据源头应该还是靠谱的。
我就开始研究这APP的其他功能。 我发现它能查到各个地方的空气质量,这对我经常出差的人来说太有用了。 我试着搜了一下上海、深圳,数据都挺全的,还能看到未来几天的空气质量预测,这就能提前做好防护准备了。
除了查空气质量,我还发现“蔚蓝地图”能查企业排放数据。 我随便点了几家工厂,能看到它们实时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还有历史数据可以查。 这功能让我觉得挺厉害的,感觉国家在环保这块是越来越重视了,这信息公开透明,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好事儿。
然后我就想,这数据要是能自己抓下来,做点分析,是不是更有意思? 于是我就开始琢磨怎么搞。
先是看了看APP的网页版有没有提供API接口,结果找了半天没找到。看来想直接抓数据没那么容易。
后来我灵机一动,想到可以试试“抓包”。 就是用一些工具,比如Charles或者Fiddler,监听APP的网络请求,看看能不能找到数据接口。
我下了个Charles,开始抓包。 结果发现“蔚蓝地图”的APP请求还是做了些加密的,直接抓到的数据看不懂,全是乱码。
这就有点儿头疼了。 不过我没放弃,开始在网上找相关的资料,看看有没有人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一些关于APP抓包解密的教程。
我照着教程一步一步地试,又是反编译,又是找加密算法,搞了好几天,终于把它的加密算法给摸清楚了。
然后我就用Python写了个脚本,模拟APP的请求,把数据抓下来。 抓下来的数据是JSON格式的,我用Pandas处理了一下,存到了CSV文件里。
有了数据,我就开始做分析。 我把北京过去一年的PM2.5数据拿出来,做了个折线图,发现秋冬季节的污染确实比较严重。我还分析了不同区域的空气质量,发现有些地方的污染明显比其他地方高。
我把这些分析结果做成了一个简单的报告,给家人和朋友们分享了一下。 大家都觉得挺有用的,能更清楚地了解空气质量状况,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这回折腾“蔚蓝地图”的过程还是挺有意思的。 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把数据抓下来,做了分析。 这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我也知道,我的方法可能不是最完美的,肯定还有更好的办法。 如果有朋友对这方面也感兴趣,欢迎一起交流学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