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反氢这玩意儿,听着就挺玄乎的,像是科幻片里的东西。一开始我也觉得特带劲,想着了解了解。
但真去琢磨,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这东西难搞得很,主要是两个坎儿。
- 第一个,造出来费劲。 不是说你拿个烧杯兑点啥就行的,得用那种超级大的机器,叫什么粒子对撞机,咣咣撞半天,才能挤出来那么一丁点儿。成本高得吓死人。这玩意儿精贵得很。
- 第二个,存不住。 这才是要命的。反氢,你看名字带个“反”字,它跟咱们平时见到的所有东西都“犯冲”。咱这世界都是正物质嘛空气、墙、你的手,任何东西,它一碰上,立马“砰”一下,俩都变成能量,炸了,没了。物理上管这叫“湮灭”。
你想想,你把它放哪儿?放真空瓶里?瓶壁也是物质。用磁场悬空?那也得控制得极其精准,稍微歪一点碰到边儿就完蛋。
我的“实践”经历
说到这儿,你可能觉得我一个普通博主,难不成还真去搞反氢了?那肯定不是。我哪有那条件和能耐。但这个“一碰就炸”的特性,让我想起我之前瞎折腾的一件事儿,那次经历让我对这种“碰不得”的东西有了点实感。
几年前,我对一些化学小实验特别上心,也不是搞啥特别危险的,就是好奇心重,想亲自试试一些反应。当时看视频,觉得金属钠丢水里那反应挺壮观的,就也想试试。
我当时的操作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 我搞到了一小块金属钠,特别小,大概就跟小指甲盖那么大点儿,还用煤油泡着,得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出来,用纸吸干油。这玩意儿不能直接用手碰,据说会烧伤。
- 准备了一个挺大的玻璃缸,装了大半缸水,特意搬到院子里比较空旷的地方。
- 我记着直接扔进去反应太猛,就自作聪明,想着用几层卫生纸把那小块钠给包起来,想着这样水能慢慢渗进去,反应能温和点。
结果?
我这边刚包镊子夹着往水面送,手稍微一抖,或者说是我太紧张了,那纸包掉水里的速度比我预想的快多了。几乎就是一沾水,先是“嘶”的一声,然后没等我反应过来,就“嘭”一下炸开了!声音不算震天响,但绝对吓人一跳。火光一闪,黄色的火焰,还有白烟,水花溅得老高,幸亏我站得远,还戴了个不知道从哪儿翻出来的旧护目镜。
这回“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啥叫“接触即完蛋”。 我那还只是钠跟水,虽然反应剧烈,但也只是个化学反应。释放点热量,产生点氢气。反氢那可是跟任何一点点普通物质接触,就直接湮灭,能量释放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你想,我处理那么一小丢丢钠,都得这么提心吊胆,生怕它碰到水,甚至空气里的水汽多了都麻烦。那科学家们要研究反氢,得怎么去“抓住”它?怎么去“关住”它?那难度,简直没法想象。我这点折腾,跟人家那比起来,真的连小孩子玩泥巴的级别都算不上。
现在再看到那些说反氢怎么怎么样的文章或者新闻,我心里就不光是觉得“哇塞,高科技,牛!”了,更多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敬畏感。知道这背后每一步操作都难得要死。这反物质玩意儿,理论上说得再厉害,真要动手去“实践”,那真是每一步都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