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琢磨出来的这个“己方”思路。也不是啥高深理论,就是自己碰壁多,悟出来的一点土方法。
前些年,老感觉自己跟不上趟,看人家跑得飞快,心里那个急。天天盯着别人干有啥新东西,自己这边?一团乱麻,啥都想抓,啥也没抓住。那段时间,真挺累的,瞎忙活,效果还不
摸清自家底子
后来有一天我就琢磨,老看别人有啥用?人家那是人家的摊子,我得先把自己这一亩三分地给弄明白。这就开始我这“己方”实践的第一步:彻底盘点自己。
这步没啥花哨的,就是老老实实坐下来,把自己这点家底全抖落出来看看:
- 我会哪些是真本事,哪些是半桶水晃荡?
- 我有啥资源?时间、精力、手里这点钱、能找到的人脉,都算上。
- 我弱在哪?啥事儿干不啥毛病改不掉,也得认。
- 我现在到底是个啥状况?不好就是不别打肿脸充胖子。
就这么一条条捋清楚,像个账房先生一样,把自己的“资产”和“负债”都记下来。这过程有点扒自己皮的感觉,但弄明白,心里就有底。
屏蔽外部噪音
弄清自己有啥之后,第二步就是:把耳朵和眼睛往回收。
不是说完全不看外面的世界,而是要有选择地看,别让外面那些乱七八糟的信息干扰自己。特别是那些让你焦虑、让你觉得自己不行的东西,暂时先屏蔽掉。
人家成功,那是人家的事儿,你跟着瞎激动或者瞎自卑没用。人家说这个方向那个风口来,你也得掂量掂量自己这小身板能不能跟得上。咱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我就试着少刷点朋友圈,少看点“成功学”,多想想自己手头这点事儿怎么往前推。心静下来,思路反而清晰。
先干能干的
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过滤噪音,接下来就好办:找准一个点,先动起来。
别一开始就想着搞个大的,那不现实。就从自己刚才盘点出来的“我会啥”、“我有啥”里面,找一个最靠谱、最容易下手的点,先干起来再说。哪怕这事儿再小,也是往前走一步。
比如我发现自己写东西还行,那就先从写点东西开始;我发现自己跟人打交道还算顺畅,那就先去跑跑关系。目标定小点,能完成,能看到点成果,这比啥都强。
关键是“干”。光想没用,得动手。遇到问题,再回头看看自己的“家底”,调整调整,继续干。
结果咋样?
就这么一步步地,把注意力拉回到“己方”身上,一开始挺慢的,也没啥惊天动地的变化。
但是,最大的好处是,心里踏实。不像以前那么慌,知道自己在干嘛知道自己能干嘛虽然还是会遇到困难,但不会像以前那样手足无措,因为咱对自己有数。
慢慢地,事情好像也顺点。因为精力集中,做的都是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儿,效率自然就高。能积累的东西也多起来。这就跟种地一样,你天天守着自己这块地,好好浇水施肥,总能有点收成不是?
这“己方”思路,说白就是先把自己整明白,再踏踏实实干点自己能干的事儿。外面风大雨大,先把自家屋顶修比啥都强。这算是我自己的一点体会,希望能给大家提个醒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