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当初真没想过自己会跟“殡葬”这俩字儿扯上关系。以前嘛跟大多数人一样,觉得这行当神秘,甚至有点儿瘆得慌,总觉得得胆子特别大的人才敢干。
我自个儿原本也不是干这个的。之前在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做点行政杂事,图个安稳。结果,公司效益不咔嚓一下,我就成“待业青年”。那段时间挺迷茫的,到处投简历,高不成低不就。家里人也跟着着急。
后来有个远房亲戚,知道我找工作,就提一嘴,说他认识的人在殡仪服务这边缺人手,问我愿不愿意去试试。一开始我心里是打鼓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但那亲戚说,不是立马就接触核心那块儿,先从外围的活儿干起,比如接待、文书处理、物料准备啥的。而且他说这行当挺稳定的,社会也需要。
我想想,当时确实没啥好选择,就硬着头皮去。真不是光靠胆子大就行。
初入行的那段日子
刚开始,我确实是在比较外围的岗位。主要就是:
- 在前台接待处,帮着登记信息,解答家属的一些基本问题。
- 整理文件,跑跑腿,递送些内部单据。
- 跟着老员工学习各种服务流程,熟悉场地和不同区域的功能。
- 清点和准备一些仪式用品,比如花圈、挽联什么的,确保数量和规格没错。
这段时间,主要是熟悉环境和流程。确实不像外面传的那么邪乎,更像是一个要求特别严谨、特别细致的服务行业。每天接触最多的,反而是怎么跟家属沟通,怎么安排好时间,怎么确保每个环节不出错。
深入实践后的体会
干一段时间,慢慢接触到更多核心点的工作。不是说马上就上手操作,而是开始参与到更具体的服务环节里去。
比如说,学习怎么布置告别厅。这活儿看着简单,讲究不少。灯光、音乐、物品摆放,都要考虑到家属的情绪和仪式的庄重。我跟着师傅一步步学,从搬东西开始,到后来能独立负责一小块区域的布置。
还学些基本的礼仪知识。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做什么动作,都有规矩。这行最考验人的,我觉得不是胆量,是你的心细不细,能不能真正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体力活儿也不少。有时候需要搬运些物料,或者长时间站立、走动,一天下来也是累得够呛。但比起身体上的累,那种精神上的弦儿一直绷着的感觉,更耗人。
后来也观摩遗体处理和防腐的一些基础流程。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心里肯定还是有点儿波动。但看得多,加上师傅们那种专业、敬畏的态度,慢慢也就习惯。你会发现,那是一项技术活儿,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和操作,绝对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干的。他们是在用自己的专业,给逝者的尊严。
一些感悟
干这行久,最大的感触就是,它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专业。外面人看热闹,觉得就是胆子大。实际上,从接待、策划、沟通、文书、礼仪,到后面的技术操作、场地管理,每一环都得有人干,都得干
而且这行确实缺人,特别是既懂技术又懂服务的人。现在老龄化越来越明显,需求肯定也是越来越大。它不像有些行业那么光鲜亮丽,但确实是社会运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回过头看,当初那个决定虽然有点儿被动,但也让我接触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学到不少东西,也更理解“尊重”这两个字的份量。这活儿,真不是光靠胆子,更多的是靠责任心和那份将心比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