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最近捣鼓的这个“监兵”。也就是自己瞎琢磨,顺便记录下过程,分享出来给大伙儿看看。
起因挺简单的,就是前阵子偶然翻书,看到“监兵”这个词。一开始还纳闷,这是个看着挺有气势。我就去查查,,原来是古代神话里的白虎,代表西方,五行属金,还叫什么“监兵神君”。说是象征威武、军队,还有点杀伐的意思,管秋天的。
知道这些,心里就有点痒痒。光知道个名字和概念不过瘾,我这人就喜欢动手实践一下,不然总觉得差点意思。我就琢磨着,怎么把这个“监兵”具体化一点?总不能真去抓只白老虎,那不现实。
开始动手琢磨
我想来想去,这“监兵”属金,代表锐利、决断,还有点威严。我能干点啥相关的?画一个?我这手艺不行。做一个模型?太复杂。后来灵机一动,要不,刻个章?用石头刻,石头也算有点硬度,刻刀本身就是金属,有点那个“金”和“杀伐”的锐气在里面。名字就用“监兵”二字,或者刻个简单的虎头纹样。
说干就干。我先是找块合适的石头,不需要多名贵,就是那种练习用的青田石或者寿山石,软硬适中,适合我这种新手练手。然后就是工具,一套简单的篆刻刀是必须的,还有砂纸、印床、印泥这些。
准备工作做好,就开始设计。我没那么高深的篆刻功底,就想着先刻个简单的。决定就刻“监兵”两个字,选个比较方正、有点力量感的字体。在纸上反复画好几遍,调整结构,感觉差不多,就用水印反拓到石头表面上。
刻的过程可不轻松
看着石头上的字样,我拿起刻刀,开始一点一点往下抠。这活儿真是个细致功夫,急不得。力气小刻不动,力气大又容易刻坏线条,或者把石头崩掉一块。尤其是转折的地方,得屏气凝神,慢慢来。
- 第一步是把字的轮廓刻出来,这叫“开粗”。
- 然后是清理字的内部,把多余的石头去掉,让字凸显出来(或者凹下去,看你刻阳文还是阴文,我选阳文)。
- 是修边,把字的边缘修整光滑,去掉毛刺。
过程中,手被刻刀划好几下,疼倒是不怎么疼,就是得小心别让血沾到石头上。眼睛也累,得一直盯着那么小一块地方。刻一会儿就得停下来歇歇,看看整体效果,再用小刷子把石屑清理干净。
刻“监”字的时候还行,笔画直来直去多一些。到“兵”字,下面那个“丘”的部分,弯弯绕绕的,真是费老大劲。刻歪一点,心里那个急,还好石头有点厚度,小心翼翼地给修正回来。
最终的成品
磨磨蹭蹭搞两三天,总算是把这方“监兵”印给刻出来。刻完之后,用砂纸把印面打磨平整,再把边款也简单修饰一下,刻上日期啥的。然后,拿出印泥,小心地蘸蘸,往白纸上一盖——虽然刻得有点稚嫩,线条也不是特别完美,但那两个字往那一摆,还真有那么点沉甸甸、硬邦邦的感觉。
看着这方小小的印章,我心里挺得劲的。这不仅仅是个物件,更像是把我对“监兵”这个概念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手,一点点具象化。那种专注和刻画的过程,也让我体会到所谓的“金曰从革”,那种需要决断和力量的感觉。
这就是我这回关于“监兵”的实践记录。没啥高深的理论,就是自己动动手,找点乐子,顺便加深对一个文化符号的理解。挺有意思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