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聊聊我前段时间折腾的一个事儿,我管它叫“黑暗之渊”。不是说真掉坑里,是碰上个项目,那感觉,啧啧,真就跟掉进深不见底的黑洞差不多。
初探
一开始,我接手这个摊子。说是项目,更像是一堆代码的遗骸。没人交接,文档?那玩意儿比甲骨文还难懂,有跟没有似的。没办法,只能自己硬着头皮上。
我打开那个工程,导入到我的开发工具里。好家伙,光是让它跑起来就费我老大劲。各种报错,各种环境问题,依赖缺失,简直就是个“补丁摞补丁”的艺术品。
深潜
环境配好,能勉强跑起来,我就开始看代码逻辑。这一看,更头疼。代码风格五花八门,变量命名突出一个随心所欲,注释?那是能吃吗?我顺着一个功能点往下摸,点进去一层又一层,没多久就彻底迷路。感觉就像在一个没有地图的巨大迷宫里打转,到处都是死胡同。
那几天,我天天对着屏幕发呆,脑子里一团浆糊。试着加日志,想看看它到底怎么走的。结果日志打出来,信息量太大,看得眼花缭乱,帮助不大。试着画流程图,画着画着发现分支太多,根本画不完,那纸都快成蜘蛛网。
感觉自己就像在黑暗里游泳,不知道方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岸。那段时间,真有点怀疑人生,琢磨着是不是该放弃。
摸索与挣扎
后来想想,不能就这么算。我换个思路。不再追求一下子搞懂全部,而是找准一个最小的功能点,就死磕它。
- 我先把跟这个功能无关的代码都注释掉,让干扰降到最低。
- 然后用调试工具,一步一步地跟着代码走,看变量怎么变的,函数怎么调用的。
- 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就记下来,然后去查资料,或者找别的类似的代码对比着看。
- 实在不行,就找老人请教。虽然他们可能也记不清细节,但有时候他们的一两句话,就能点醒我。
这个过程特别慢,特别熬人。每天对着那堆天书一样的代码,反复地看,反复地试。有时候卡住一个地方,一整天都没进展。晚上躺在床上,脑子里还在跑代码。
浮出水面
就这么折腾大概小半个月,一点点地啃,一块块地拼。终于,我把那个最小的功能点给彻底搞明白。那一刻,感觉就像在黑漆漆的深渊里,看到一丝光亮。
有这个突破口,后面就顺畅多。我沿着这个点,慢慢地向外扩展,把相关的模块也梳理清楚。虽然整个项目还是很庞大,很复杂,但至少我已经找到一条路,知道该怎么走。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经历真是挺锻炼人的。虽然过程痛苦,但当你真的从那个“黑暗之渊”里爬出来,把一团乱麻理顺,那种成就感还是挺足的。感觉自己像是打通一个特别难的关卡。
所以说,遇到困难别先想着跑,沉下心来,一点点去抠,总能找到办法。这“黑暗之渊”,只要你敢往里走,用心去探索,总能摸到光亮的地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