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瞎折腾,搞个东西,记录一下,就叫它《原基》。
事情是这样,前段时间感觉特别没劲,干啥都提不起精神头。看那些复杂的玩意儿,代码、项目,都觉得脑袋疼。就想找点简单、能看见摸得着的事儿做做,养养眼也
琢磨来琢磨去,决定搞点“原始”的东西。不是说多高级,就是那种最开始的、小小的起点。我想到种子发芽,那最开始冒出来的一丁点儿,不就是“原基”嘛挺有意思。
于是就翻箱倒柜找点以前剩下的花籽儿,也不知道过期没。随便找个破花盆,楼下挖点土,也没讲究啥配方,就这么开始。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 先把土倒进盆里,大概弄平整。
- 抠几个小坑,把那几粒干巴巴的种子扔进去。
- 然后盖上土,轻轻拍拍。
- 浇点水,不多不少,凭感觉。
这过程简单?没啥技术含量。但接下来就是熬人,就是等。
头两天,啥动静没有。花盆放窗台上,我没事就过去瞅一眼,扒拉一下土看看。心里知道这样不种子可能被我弄坏,但就是忍不住。
老婆说我魔怔,看个破土坷垃比看她还勤。我说你不懂,这是一种期待,一种从“无”到“有”的体验。
关键时刻来。大概过四五天,早上起来习惯性去看。土面上好像有点不一样。仔细一看,一个淡黄色的小芽,顶着一小块泥土,费劲地钻出来!
那一刻,感觉挺奇妙的。那么小,那么嫩,弱不禁风的样子。这就是“原基”,所有后面那些枝繁叶茂的开始。它就那么 चुप тихо地,努力地展示自己。
我盯着它看半天。这小东西,包含所有的可能性。虽然现在看着不起眼,但只要环境合适,它就能长成完整的植株。这比看那些复杂的项目文档有意思多。
有时候想想,咱们做很多事情,一开始不也就那么个“原基”状态吗?一个想法、一个念头、一个小小的行动。刚开始可能很脆弱,很容易夭折,但只要坚持下去,给它点阳光、水和时间,没准就能搞出点名堂。
也可能啥也没长成,或者长得歪瓜裂枣。我这盆会长成啥样,我也不知道。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看到那个起点,那个充满生命力的“原基”。
就这么点事,记录一下。看着那个小芽,心里踏实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