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聊聊我捣鼓“eidos”这档子事的经历。一开始我也就是偶然瞅见这个词儿,看着挺玄乎,又像是啥新技术的名头。
好奇心上来嘛就动手查查。结果发现,嚯,这词儿背景还挺深,又是希腊哲学又是啥“理念”、“形态”的,看得我一个头两个大。不过里面也夹杂着一些现代的说法,讲什么隐私优先、本地优先,说什么纯浏览器应用,不用服务器,数据自己掌控。这个我可就来劲。
你想,现在咱们的数据,照片、文档、笔记啥的,不都扔在各种云上头吗?方便是方便,但心里总有点不踏实。万一哪天服务商不干,或者账号出问题,那不抓瞎?再说,谁知道他们拿咱们的数据干啥。所以一听“数据自己掌控”,我当时就觉得,这玩意儿靠谱!
我寻思着动手试试
接着我就开始找,想着肯定有那么个叫“eidos”的软件或者平台?能让我把散落在各处的资料都收拢到自己这儿来管理。我就在网上搜搜,什么“eidos app”、“eidos framework”、“eidos 数据管理”之类的关键词换着用。
结果?找到的大部分还是在解释那个哲学概念,或者是一些沾点边的项目介绍,看着都挺高大上,但就是没找到一个能直接下载下来、立马上手用的“eidos”工具。要么就是些纯前端的、概念性的演示,要么就是需要自己鼓捣半天代码的框架,这对我这种就想找个现成工具用用的人来说,门槛还是高点。
当时我就有点纳闷,说得那么“本地优先”、“自己掌控”,怎么就没个像样的、给普通人用的东西?
瞎折腾一番
不死心,我就琢磨着,虽然没有那个完美的“eidos”工具,但它那个理念不是挺好嘛“本地优先”。那我是不是可以自己组合点现有工具,模拟一下这个感觉?
- 笔记: 我试试把笔记软件从云同步改成纯本地文件夹存储,然后用别的同步工具(比如 Syncthing 这类点对点的玩意儿)在自己几台设备间同步。
- 文件: 照片、文档啥的,尽量存自己硬盘,然后也用那个同步工具搞定。
- 想法记录: 有些零碎想法,就干脆用最简单的文本文件记,也放本地。
这么搞一阵子,怎么说,确实数据是在自己手里,心里是踏实点。但那个折腾劲儿,也是真不小。
不同类型的数据还是散在不同的软件里,笔记是笔记软件的格式,文档是文档的格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地方能看到所有东西。同步工具得自己配置,有时候网络不好或者配置错,还会出冲突,得手动解决,挺烦人的。手机上看这些东西也不如云服务方便,有的软件手机版体验一般,或者同步不及时。
的想法
一番折腾下来,我对这个“eidos”或者说它代表的“本地优先、数据自控”理念有点新看法。这想法本身是非常好的,绝对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但是,要让普通用户舒舒服服地用起来,路还长着。
现在这些云服务,虽然有隐私顾虑,但人家确实在易用性、跨平台体验上下功夫。你要想完全摆脱它们,自己搞一套本地的,就得做好牺牲一部分便利性、花更多精力去维护的准备。
我?现在算是部分回归。一些特别重要或者私密的东西,我坚持放本地,用我那套“土办法”同步管理。但日常大部分不太敏感的东西,还是继续用着云服务。没办法,省心省力也很重要。
那个高大上的“eidos”概念,对我来说,实践下来就是这么个情况。理想很丰满,现实嘛还得一步步来。也许以后真有那么个完美的工具出现,到时候我肯定第一个去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