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心血来潮,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捣鼓古文物的那点事儿。这玩意儿水可真深,一不小心就容易“打眼”。
一、差点儿就“交学费”
我就是个愣头青,啥也不懂,就凭着一腔热情扎进古玩市场。你猜怎么着?差点儿就“交学费”!
那天,我在一个地摊上看到一个“古色古香”的瓷器,老板吹得天花乱坠,说是清朝的官窑,我一听,心想这要真是宝贝,那可就捡着大漏!当时脑子一热,就想掏钱。幸亏旁边一个老哥拉住我,悄悄跟我说:“兄弟,这玩意儿不对劲,你看这包浆,太新,像是做旧的。”
我这才冷静下来,仔细看看,果然发现不少破绽。真是差一点儿就上当!
二、恶补知识,疯狂学习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恶补古玩知识。什么历史背景、制作工艺、鉴定方法,我都像海绵吸水一样,疯狂学习。
- 看书:我买一大堆关于古玩的书,什么《中国陶瓷史》、《古玩鉴赏入门》等等,每天晚上都看到半夜。
- 逛博物馆:一有空我就去博物馆,对着那些真家伙仔细研究,琢磨它们的纹饰、器型、釉色。
- 请教专家:我还厚着脸皮去请教一些古玩圈子里的老前辈,跟他们学习经验。
三、实践出真知
光看书学习还不够,还得“上手”实践。我开始有意识地去逛古玩市场,但这回可不敢乱买,主要是为练眼力。
我会仔细观察每一件“古玩”,然后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判断。有时候,我还会跟老板“砍价”,我不是真的想买,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检验自己的判断力。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对古玩的“感觉”越来越好。虽然还不能说百发百中,但至少不会轻易被那些假货给骗。
四、真真假假,小心分辨
我再逛古玩市场,心态就完全不一样。我会特别留意那些:
- 价格低得离谱的: 这种“古玩”十有八九是假的,毕竟“便宜没好货”嘛
- 残缺不全的: 这种“古玩”就算真是老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而且修复起来也很麻烦。
- 过于完美无瑕的: 这种“古玩”反而要小心,因为真正的老物件,经过岁月的洗礼,多多少少都会留下一些痕迹。
- 来源不明的: 这种“古玩”更不能碰,搞不好还会惹上麻烦。
五、我的经验总结
玩古玩这事儿,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它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才能慢慢摸到门道。所以国家现在也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也让更多人解文物,带动文物市场发展。
对于像我这样的新手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想着一夜暴富。要多学习,多看,多问,少买,才能避免“交学费”。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我的这点儿经验,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记住,玩古玩,心态很重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